【兀怎么读】“兀”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被使用。很多人在遇到这个字时,可能会疑惑它的正确读音和含义。本文将对“兀”字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
“兀”是汉语中的一个单字,读音为 wù,属于第四声。它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词汇中。其基本含义包括“高耸的样子”、“突然”等,也常作为姓氏使用。此外,“兀”在某些方言中也有不同的用法和发音。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是对“兀”字的详细说明,包括读音、含义、用法及例句等内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兀 |
拼音 | wù |
声调 | 第四声(去声) |
部首 | 丷(即“八”的变形) |
笔画 | 3画 |
五笔 | YMH(根据《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规范》) |
本义 | 高耸的样子;突兀 |
引申义 | 突然、忽然;形容人性格倔强 |
常见用法 | “兀立”、“兀自”、“兀然”等 |
例句 | 他兀自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
作为姓氏 | 是一种姓氏,如“兀良合台” |
方言读音 | 在部分方言中可能读作“wū”或“wéi”,但普通话标准读音仍为“wù” |
三、拓展说明
1. “兀”与“乌”区别
虽然“兀”和“乌”在形状上相似,但读音不同。“乌”读作 wū,意思是“黑色的鸟”或“乌鸦”,而“兀”则读作 wù,意义更偏向于“高耸、突兀”。
2. “兀”在诗词中的使用
在古诗文中,“兀”常用来形容山势高峻或人物神情专注。例如:“孤峰兀立,直插云霄。”这里的“兀”表示山峰高耸挺拔。
3. 常见词语举例
- 兀立:站立不稳,或高耸地站立。
- 兀自:独自、自己。
- 兀然:忽然、突然。
- 兀坐:独自坐着。
四、结语
“兀”虽然不是高频汉字,但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了解它的读音、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学习汉语时更加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兀”字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