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是什么意思】“手舞足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激动或兴奋时的动作表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情绪高涨时,身体不由自主地做出各种动作,比如挥舞双手、跳跃等。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手舞足蹈 | 形容人因极度高兴、激动或兴奋而手舞动、脚跳动,动作夸张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子之言,犹若此也。然则贤者虽在畎亩之中,其声名足以动于四方,其言行足以感于万世,虽不仕于朝,亦可为君子矣。” 虽非直接出处,但“手舞足蹈”常用于描述人情绪外露的表现。
- 用法: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形容人因喜悦、激动或紧张而做出夸张的身体动作。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欣喜若狂、兴高采烈、手舞足蹈(重复)、欢天喜地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面无表情、不动声色、冷若冰霜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喜庆场合 | 看到孩子考上大学,父母手舞足蹈,喜出望外。 |
惊喜时刻 | 得到意外奖金时,他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
表演或演讲 | 他在台上讲得兴起,手舞足蹈,感染了全场观众。 |
五、注意事项
- “手舞足蹈”虽然形象生动,但在正式场合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显得过于夸张或不雅。
- 有时也可用于讽刺某些人行为失态,如“他一看到奖品就手舞足蹈,显得很没素质”。
六、总结
“手舞足蹈”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激动时的身体表现。它不仅表达了情感的强烈,也展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及适用场景,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