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有声的含义】“掷地有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话语或行为坚定有力、具有分量,能够引起他人的重视和共鸣。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学、演讲、写作等领域也常常出现,用来强调某种观点或表达的力度和影响力。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掷地有声 |
拼音 | zhì dì yǒu shēng |
出处 | 最早见于《晋书·王衍传》:“王夷甫(王衍)清谈,能言善辩,时人谓之‘掷地有声’。” |
字面意思 | 掷地:把东西扔到地上;有声:发出声音。比喻话语或行为坚定有力,令人印象深刻。 |
引申义 | 形容语言或行动具有力量感、权威性、说服力,能够打动人心或产生重大影响。 |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说明 |
文学作品 | “他的演讲掷地有声,让全场观众为之动容。” |
政治演讲 | “领导人的讲话掷地有声,展现了坚定的立场。” |
日常交流 | “你这句话说得真掷地有声,我完全赞同。” |
商业谈判 | “他的提案掷地有声,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言之凿凿、铿锵有力、掷铁有声、字字珠玑 |
反义词 | 轻描淡写、软弱无力、含糊其辞、无足轻重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语言、言论、行为等,不适用于物品本身。
2. 语气程度: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褒义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3. 避免滥用:虽然“掷地有声”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但过度使用会削弱其感染力。
五、总结
“掷地有声”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强调语言或行为的力度与影响力。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自信与坚定,也反映了其话语内容的价值和分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